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详细内容详细内容 County news content
详细内容
  • 2012/7/10发展论坛赖祯俊:对当前县域科学发展的思考
  •  

    发展论坛赖祯俊:对当前县域科学发展的思考

    发布时间:20120710 10:14 来源:农博网

    县域经济是县域范围内以县城为中心、集镇为纽带、广大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。县乃国之基,“郡县治,天下安”。中国县制历史非常悠久,自古以来,县制就占有重要地位,新的历史时期,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。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国经济运行的新变化,县域经济如何发展,如何谋划对策,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情况,在这里提出一些思考。

    一、当前县域科学发展面临的新情况、新问题

    (一)执政兴县理念全面转变

    在科学发展观“以人为本”执政理念的指引下,县域正在转变行政职能,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。坚持执政为民、以人为本,始终围绕“科学发展”的主题,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,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我国各级政府已单从追求GDP增速转向民生、人本,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,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谋划和推进,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,促进社会和谐,实现更长时期、更高水平、更好质量的发展。

    (二) 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升级

  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主动推进经济转型,从过去的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,向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转变,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,解决发展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的问题,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,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,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,增强发展后劲。

    (三)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改革全面深化

    我国正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、结构性矛盾,改革进入“深水区”,开放呈现全方位,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突破,改革的领域更加宽泛,改革的程度更加深入,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,旧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,各种新矛盾、新问题不断出现,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增大,新旧矛盾叠加,改革的复杂性、艰巨性大大增加。

    (四)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,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矛盾增多,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。

  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,物价水平仍处高位,房地产调控处于关键阶段,农业稳定发展、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,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,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,…  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,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,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,正处于社会矛盾复杂多变的重要历史时期。

    伴随着改革深化、发展加快,经济总量增加,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,物价、就业、收入分配、教育、卫生、社会保障、住房等诸多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,进入“矛盾凸显期”,新情况和新问题层出不穷。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,多种因素相互交织。比如改革不到位出现的行业垄断、地区封锁问题,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,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引起的区域差距问题,等等。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来解决,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加快发展的办法来解决。

    (五)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

    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对国内综合发展的影响力加深,制约因素增多,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,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,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升,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,危机存在并传递,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,国债、外汇储备缩水,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,倒逼中国加速经济转型:调整结构,扩大内需,控制通胀。

    (六)市场监管难度增大,涉及民生的领域问题多,群众反映强烈,社会负面影响非常大。

    体制转轨、社会转型、观念转变和国际接轨,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。近些年,虽然我国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但政府职能缺位、越位、错位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,个别地方还相当突出。政府的市场监管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。一些地方政府在协调社会关系、规范社会行为、解决社会问题、化解社会矛盾、促进社会公正、应对社会风险、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有待加强。一些部门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上的监管乏力、缺少协调、多头监管现象突出。加之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,言行不一,说一套做一套,腐败滋生,致使公平、公正、诚信和正义为主流价值观得不到体现,一些民生问题突出,如公共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出现的问题,群众反映强烈,民怨增多,社会负面影响非常大。最近,皮革原料熬制成的工业明胶金属铬含量超标曝光后,“毒胶囊”让老百姓异常愤怒和恐慌:“连药都是带毒的,还有什么是安全的?”,食品安全议题再次被热议,政府“以打为主”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已无法彻底解决此类问题。

    (七)阳光政务建设任务十分繁重,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一时难解决,人民群众怨声载道。

    县域在政府行政审批中长期存在的审批项目过多、程序繁琐、权责脱节、监管不力、效率不高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,审批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,审批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,审批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,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。政务公开有待继续推进,一些地方公开的形式大于实质,普遍存在着表面化、形式化的倾向,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,公开的部门、方式、渠道缺乏统一、协调、影响了实效,政务公开缺乏法律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,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。县域各级政府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成本高、行政效率低,经费使用中存在铺张浪费、违规使用现象,公款吃喝消费、贪污腐化严重等现象,行政费用用于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偏低,公共服务缺失,社会对此反映突出。

    二、当前县域科学发展的新方式

    新形势下县域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,应该以坚持和践行科学发展为主导,认真落实稳中求进的方针,重基础、重基层、重民生、重民主、重诚信、重法制、重产业、重转变,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破解“三农”问题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,形成城乡共荣、民生共济、自然和谐、幸福安乐的生动局面。

    (一)重基础

    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重视基础建设,应结合县域情况,准确分析区位优势,突出交通、水利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,构建功能配套、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,建立动态管理的重大项目库,围绕产业发展、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需求,做好储备、论证、报备、建设,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县域经济大发展。

    要疏理政策依据,挖掘政策潜力,制定具体发展措施,改善投资环境。县、乡()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创新服务方式,完善公开、便民、高效的服务机制,努力营造透明的政策环境、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、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,优化软环境,加大治理投资环境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,规范行政执法行为,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,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。

    (二)重基层

    农村的乡镇、村、社,城镇的社区、街道、办事处和一切服务于民生的机构,都是县域科学发展的细胞工程,当前在基层存在的政治建设、经济建设、社会建设、文化建设的问题较多,可能严重影响县域的安定和稳定,县域党政组织都应把人、财、物向基层倾斜,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和管理力度。

    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,我国每年有近3000万亩土地撂荒。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“畸形空壳化”,1/3离村离乡,1/3长年在外离土不离乡,1/3老弱在支撑基层建设,农村已经形成了以妇女、儿童、老人为主的社会,基层干部难选难当,村社治理结构失衡,村民的政治权利、经济权利受到一定限制和盘剥。“空壳化”、“畸形化”的农村正逐渐失去吸引力和归宿感,当前农村基层建设问题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。因此,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服务体系的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。

    (三)重民生

    改善民生是党心民心的交汇点,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,事关安定团结和稳定的大局。民生,涉及衣食住行、教育培训、安居乐业、社会保障等方面,涵盖了人民的生存权、发展权,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。民生问题,既是社会层面、经济层面的问题,又是政治层面的问题,直接关联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务、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,提升幸福民生指数是当今执政兴县的重大决策问题,要善于急民众所急,干民众所干,要善于问政于民,把民众最关心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。坚决反对搞政绩工程、“花架子”工程和劳民伤财工程。

    (四)重民主

   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事关基层基础政权建设,要健全民主制度,丰富民主形式,拓宽民主渠道,实行民主决策,走群众路线,扎实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和民主政治建设工作,推动社会管理创新,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、参政议政权、检举罢免权、知情权、民主决策权等。不搞一言堂,坚决遏制个人说了算的“家天下”、“黑天下”、“族天下”的不良状况。

    (五)重诚信

    整个社会秩序离不开诚信,社会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,政府诚信、领导诚信影响着人民大众的诚信,因此县域科学发展一切成果都受制于诚信体系建设。风清民正是检验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,通过提升政府诚信水平,带动社会诚信和公民个人诚信建设,提高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平,防止群体政治腐败、政纪松弛、官员腐化等破坏或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。

    (六)重法制

    社会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发展等领域的可持续管理的有效手段靠法制,要在追求法制中求和谐,而不能一味的强调和谐而忽视法制。法制是根本、和谐是目的,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纠纷和违法犯罪的社会,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,各种纠纷和违法犯罪不可避免,坚持在法治框架内,合法、合理、程序正当地积极妥善疏导、预防和减少纠纷,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纠纷和矛盾,阻止和处罚违法犯罪的发生,依靠法制手段,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支持。

    (七)重产业

    县域科学发展需要产业支撑,依赖于县域产业的发展,特别是支柱产业支撑。县域产业发展支撑着整个县域国民经济体系,支柱产业由县域资源所决定,要切转变县域科学发展的新方式,紧密结合县域的特点和特色,围绕资源定产业,围绕产业做龙头,做强做大适合本地区域发展的龙头产业。

    要在文化旅游型、环境友好型、生态宜居型等模式上进行深度开发和规划建设,围绕县域支柱产业,集中布局,梯度配套,整合产业链条,集中配置生产要素,扶持龙头企业,促进资源开采和精深加工一体化,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,形成传统产业高端化、主导产业集聚化、新兴产业规模化,培育“龙头”老大,避免无序竞争,形成集群效应,引领发展。

    再落后、再贫困的地区,只要善于发现和开发,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。要依托乡镇地理、人文、自然、民风、乡俗等资源优势,善于发现各村的产业特色,打造各具特色的乡镇主打品牌,增强乡镇自身运转和带领村级发展能力。

    (八)重转变

    要找准政府的角色定位,更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,加强指导,既不能“越位”,进行过多干预,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,又不能“缺位”,干预不到位,导致市场秩序混乱,要建立和完善评估和纠错机制,及时弥补管理、服务中的漏洞,加强过程监督,防止部门利益掺杂,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。

    要统筹县域政治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等县域经济关联因素,优化发展环境,创新服务机制,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,在依法依规前提下,破除制约科学发展、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问题和障碍,将管理职能、资源向基层街道社区、乡镇倾斜,加快城乡建设,提高管理效能,清理审批事项,严格按照审批权限、时限,提高行政审批效率,从源头上促进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,加强和改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。

    总之,只有县域真正实施了科学发展,整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。县域科学发展,要构建一个政治安定、治安稳定、经济安全、人民安宁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,要避免搞“形象工程”、“面子工程”、“政绩工程”,通过科学规划,提升县域科学发展竞争力,推动县域经济协调、可持续发展。必须紧紧抓住新机遇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统筹城乡经济发展,努力走出一条发展县域经济的新路子。

    (作者系发展中国论坛党建专家委员会秘书长)

      (文章来源:发展中国论坛)

上一篇:   山东10县开展金融创新试点 壮大县域金融实力
下一篇:   县域经济是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